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星辰旅讯 > 宁乡古桥 | 我有故事,你愿意听吗?
宁乡古桥 | 我有故事,你愿意听吗?
来源:宁乡旅游 | 作者: | 2018-05-22

  “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只求此少女从桥上经过。”

  相传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佛陀阿难出家前,在道上见一美貌少女,从此爱慕难舍。 佛祖问他:“你有多喜欢那少女?” 阿难回答:“愿化身为青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那少女从桥上走过。”

  从古至今,桥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有一种特殊的地位,无数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着桥的身影。“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唐朝诗人温庭筠眼里的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南宋词人姜夔眼里的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元曲名家马致远眼里的桥。

  桥是那么的美,桥又是那么的充满故事性。今天,旅游君就带大家来细数宁乡古桥的前世今生。

  毛公桥

  古桥位于巷子口镇直田村。是当地四五个村落之间唯一联系的通道。2011年列入省文保。

  在这里我们遇到一位九十多岁的长者,他告诉我们此桥有200多年历史,历经数次损毁又一次次修复,最后一次复修是在1948年,桥头原本立有塔,今已无。

  古桥最早是清乾隆年间,由乡绅毛家出大头,其余各家分摊所建。平梁部分为当年的结构,如今也已多处翻新。拱桥部分原桥毁于民国二十七年,现留下拱桥与平梁相结合的场景。

  太和桥

  这座太和桥并非沙田那座,而是位于青山桥镇太和村,村以桥而得名。古桥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由乡绅陈伦民、胡克为首倡建,席姓石匠设计。宁乡、安化、湘乡、涟源等地均有为古桥捐款助力之人。

  古桥横跨沩水支流楚江,为全花岗岩石构筑,七墩六搭平板石桥。搭,为两墩之间搭载的条石,也就是搭桥的意思。桥墩迎水面为三角锥形,尖迎河水;背水面为长方矩形,砥柱中流。

  有记载,古桥上矩形墩面上每墩建有五层宝塔,塔内塑有河神、石质佛像等。锥形迎水墩面,每面之上立有石牛、石象等物。桥之两头各有两尊石狮相守望。细想一下,如果这些建筑和雕塑还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古桥是何等的威风凛凛,何等的大气磅礴。

  太和古桥是当时宁乡到涟源互往的必经之路。往来桥上者多为挑夫,四季不止,旦夕不歇。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挑夫锐减,人流不再。

  云阳太和桥

  古桥位于沙田村,据附近村民说,古桥是何叔衡父亲修建的。建于清光绪初年,距今一百多年。1917年,毛泽东游学宁乡时路经此桥,去往何叔衡家中拜访。在他身边的是挚友萧子升。

  桥墩上的雕刻已经被凿去毁坏,只能想象当年工匠的巧技。

  不远处又见一石桥,只是一根粗大的石条横亘于小河之上。这也应该是座“老桥”,但其太小,太简单,也只能默默横亘在水面上无言。

  由于附近已修建了一座水泥桥,古桥已基本闲置,周边凌乱不堪。何叔衡故居离古桥不远,去故居必须从古桥边经过。

  邓婆桥

  古桥位于巷子口镇谷石村和狮村交界处,一座非常非常不起眼的小小古桥。古桥建于清乾隆期间,是监生李凌霞为纪念邓代阿婆而捐建。桥为圆形石拱桥,全部为花岗岩石挽拱垒砌而成。

  古桥两边滕蔓植物顺势下坠,给古桥增添了幽深、雅趣、古朴的味道。

  众兴古桥

  古桥桥位于巷子口镇谷石村,沩水扶王山南北两大支流的交界处。桥南有一古樟。古桥建于清朝末年,全长40多米,相传是一位叫刘振兴的乡间富绅捐出大半家产所建。

  这是宁乡仅存的桥墩上的蜈蚣雕刻没有被凿去损毁,依旧栩栩如生的古桥。在古时候,蜈蚣是非常常见的吉祥物,有着避水、保佑平安的意思。可惜在近代中国某个特殊时期,因破四旧等运动,宁乡境内古桥上的雕刻基本被毁坏殆尽。

  古桥基座垒在河中大石上,看似摇摇晃晃,实际上几百年过去依旧牢固坚实,不得不佩服古时工匠的技艺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