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斥着各种添加剂和调味料的速食年代,有一群面包师逆流而上,回归本真,用麦子、盐和酵母制作出简单又美味的窑烤面包,还原面包最初的滋味。
(“盛小姐的偏爱”窑烤面包店。以下图片非注明外均由 了了/摄)
推开“盛小姐的偏爱”窑烤面包店的木门,扑面而来的暖香就让人陶然欲醉——
这不是工业香精的甜腻,是小麦在烈火中迸发出的原始芬芳,是时间本身被烘焙出的敦厚味道。
(盛小姐供图)
循香而入,一座敦实的石窑沉默立于“盛小姐的偏爱”店堂深处,炉膛余温尚存,这是湖南第一台真正可以打蒸汽、边添柴边烤面包的专业石窑炉,也是株洲城里最朴拙也最奢侈的香气源头。
盛小姐的偏爱,从不是凭空而来的浪漫。
主理人盛小姐的起点,是每个母亲最朴素的执念——给自己的孩子一口真正天然健康的面包。
(打卡“盛小姐的偏爱”窑烤面包店。凌坚/摄)
五年全职妈妈的厨房实验,从母爱中自然发酵出创业的勇气。
十年前初入行业,她目睹烘焙界依赖添加剂与高油高糖的捷径,而顾客日益强烈的健康呼唤,让她许下承诺:做出真正好吃的低油低糖,甚至无油无糖的面包。
(盛小姐供图)
这条路注定坎坷。
当“健康”往往与“难以下咽”划上等号,盛小姐和团队开始了漫长的跋涉:
不断外出学习,试吃全球面包,用近乎严苛的标准筛选——口感必须超越市面同类,才可上架。
(打卡“盛小姐的偏爱”窑烤面包店。凌坚/摄)
酝酿五年,石窑梦终于落成。
这不是追逐网红的装饰,而是回归面包本源的虔诚仪式。
石砌穹顶高效聚热,耐火砖释放的远红外线温柔穿透面团,比电炉快上十几分钟的极高温瞬间锁住水分。
当窑门开启,果木柴火的独特香气与天然麦香沁入心脾。
面包的灵魂,藏于门口那间静谧的“酵母室”。
一罐传承三十年的鲁邦种,如老面馆的镇店汤头,需匠人365天不间断的精心续养,它赋予面包无法复制的风味和不可思议的奇迹:
(面包风味的秘密“鲁邦种”。盛小姐供图)
无油无糖的恰巴塔,隔夜不硬不柴,依然湿润Q弹,颠覆了健康面包干硬难咽的宿命。
刚出炉的法棍,披着薄脆外皮,一口咬下,带着果木烘烤的焦香与麦香,充满口腔,进而吃到柔软内里,有略带嚼劲弹牙的拉扯感,有无需过多糖油修饰的那种纯粹。
这里不是小资咖啡馆的翻版。她亲手挑选每一件软装,亲手栽种每一棵植物,亲手挂起每一根藤蔓......
从店铺的装修到面包的要求,都以匠人的专注和情怀来对待。
她明白,既然选择做情怀,就要有不计成本的打算,所以,“盛小姐的偏爱”仅做一家,不再复制。
开阔的堂食区,也只为面包最珍贵的赏味期限——余温尚存时,请你在这舒适而优美的环境中坐下,细品那份无需油脂与糖分堆砌的、鲜活跳动的本真麦香。
(专注的面包匠人。盛小姐供图)
扎根株洲,是她对初心的回响。别处的繁华固然诱人,但株洲是梦开始的地方,是粉丝不离不弃的厚爱托举她至今。
这间石窑店,是她对故土最深的致谢。石窑的微光,映照着三十载鲁邦种的沉静呼吸。
在株洲街头,盛小姐用最古老的炉火与最漫长的养种,对抗着工业流水线的速食时代。
当一口湿润弹牙的无糖恰巴塔在唇齿间苏醒,我们忽然懂了:所谓返璞归真,不过是有人愿以半生光阴,守一炉火,养一罐菌,只为兑现当初那句朴素的承诺——把大地最干净的麦香,稳稳交回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