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星辰旅讯 > 株鲜记⑬ 我有一碗粉,足以慰风尘
株鲜记⑬ 我有一碗粉,足以慰风尘
来源:星辰文旅 | 作者:卿卿编辑:刘琛值班主任:李若男值班编委:郑文新 | 2025-07-14

  当晨光熹微,唤醒株洲城的不是闹钟,而是一句热气腾腾的招呼:“走咯,嗦粉克!” 这是清晨的集结号,也是城市苏醒的序曲。

  株洲人晨起的仪式感都在这碗粉里。

  走进街头巷尾那些或显眼或不起眼的粉店,空气里弥漫的猪油、骨头汤、猛火爆炒交织出的浓烈香气,瞬间激活了沉睡的味蕾。

  “恰么子码子?”

  “一碗腰肝炒码,一碗牛肉粉。”

  这边厢下单,那边厢拎勺入厨,旺火开炒。

  鲜嫩嫩的猪肝,红彤彤的猪肉,“刺啦”一声滑入锅中,几颠几炒,火苗蹿起一尺来高,香味就飘了满屋。加入辣椒、调料,再颠两颠,往粉碗一倒,鲜香扑鼻。

  此刻,无论晨练归来的老者,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还是专程驱车而来的年轻人,都埋首于这碗粉前,就着清早路边的薄雾,一碗下肚,鼻尖冒汗,浑身通泰,这一天的启动仪式算是圆满了。

  这座被米粉滋养的城市,老粉店是岁月的见证者。

  它们大都门脸朴素,甚至略显斑驳,却因那份刻进骨子里的、对味道近乎执拗的坚持,在时光里愈久弥香。

  无论炎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冬,总有人心甘情愿在店外排起长队,只为那一口浸润了市井烟火、承载着家乡记忆的鲜香。

  芳芳炒码粉:两代人的灶台坚守

  1994年的烟火,一直燃到了今天。

  二十多年,四家分店,芳芳炒码粉的故事,是两代人围着灶台写下的。

  凌晨四点半,当城市还在沉睡,店里的灯火已亮起。自炼的雪白猪油在锅中化开,十几样码子一字排开,色泽鲜亮,分量慷慨得惊人。

  清晨与午间,芳芳的门前总是人头攒动。男女老少,都在这一碗碗升腾的热气里找到了默契。

  招牌粉:牛肉粉、蛋炒肉粉——牛肉醇厚扎实,蛋炒肉滑嫩喷香,是无数人味蕾上的“回家”信号。

  芳芳炒码粉

  特色:牛肉粉、蛋炒肉粉

  地址:株洲市天元区黄山路天源纺织公司宿舍1栋

  电话:13873307161

  老刘粉店炒码:阿姨掌勺的“屋里味道”

  同样沉淀了二十多年的光阴,老刘炒码粉的魂,系在老刘阿姨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上。每天清早七点不到,食材已在她的巧手下准备停当。

  这里的食客,多是老客引着新客来,新客又成了回头客,口耳相传,便是最朴实的金字招牌。

  码子即点即炒,灶火升腾。

  鸡蛋滑嫩,猪肉喷香,豆芽脆爽,在阿姨的勺下翻飞起舞,辣香四溢。米粉爽滑又带着恰到好处的韧性。

  有什么偏好忌口,尽管跟阿姨说,她总能记得,那份熟稔,是街坊邻里才有的温暖。

  招牌粉:辣椒炒肉炒码粉、杂码炒粉、小炒腰花粉——家常的味道,却有着最熨帖人心的力量。

  老刘粉店炒码

  特色:辣椒炒肉炒码粉、杂码炒粉、小炒腰花粉

  地址:株洲市天元区黄山路119号

  电话:13873314960

  海记米粉店:名动星城的“人气王”

  在株洲,这家粉店算是“名气哥”了。电视节目报道过,汪涵、沈梦辰等湖南名嘴也曾是座上宾。人气之旺,常常需要排队等候。

  海记的魅力,在于那琳琅满目、不断推陈出新的码子(浇头)。

  小炒鸡肉的嫩滑、香辣猪舌的爽韧、猪三样的丰腴、辣鸡杂的劲爆……都是被食客们频频“翻牌”的宠儿。

  熟客点单,自有一套行云流水的“通关密语”:“细粉宽粉?拌粉拌面?加么子码?”

  一口地道株洲话,如珠落玉盘,干脆利落,透着浓浓的市井烟火气和亲切感。

  海记米粉店

  特色:猪三样、香辣猪舌粉、辣鸡杂粉

  地址:株洲市芦淞区贺嘉路29号

  电话:13873375159

  砣子米粉:大道至简的专注

  砣子米粉,门脸寻常,甚至有些不起眼。全店只卖四种口味:三鲜、杂酱、排骨、牛肉。

  这极致的专注,吸引了络绎不绝的食客。砣子用的是特别定制的手工粉。它比市面上的粉更窄、更厚实,入口格外筋道弹牙,米香浓郁。

  其中,杂酱粉尤为一绝。

  特调的麦子酱,赋予了杂酱一种独特的甜香基底,咸辣调和得恰到好处,包裹着筋道的手工粉,每一口都层次分明,回味悠长。

  砣子米粉

  特色:杂酱粉、手工粉

  地址:株洲市石峰区建设北路104-6号

  嫂子米粉店:巷弄深处的醇厚

  又一家浸润了二十多年光阴的老店,嫂子米粉店如同巷弄里无数寻常人家,朴实无华。

  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是那碗肥肠粉。

  汤色红亮,香气浓郁。肥肠处理得极干净,爽利弹牙,毫无腥臊,分量十足。入口是浓郁的脂香与恰到好处的嚼劲,配上吸饱汤汁的米粉,酣畅淋漓。

  嫂子米粉店

  特色:肥肠粉、红烧牛肉粉、猪肚粉

  地址:株洲市芦淞区纺织路14号18栋108号

  电话:13974130128

  在株洲,米粉的地位,早已超越了果腹之物。它是晨起的号角,是午间的慰藉,是深夜的暖灯。

  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里,盛的是掌勺人经年累月的匠心,是邻里街坊口耳相传的情谊,是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

(图片均由 了了/摄)

  温润的汤汁滑过喉咙,熟悉的滋味在舌尖绽放——这便是株洲人最深沉、也最日常的慰藉。

  一碗粉的温度,足以融化尘世的疲惫,慰藉游子的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