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星辰旅讯 > “绣画之间——绣娘画家刘欣如的心象之境”展览启幕
“绣画之间——绣娘画家刘欣如的心象之境”展览启幕
来源:文旅长沙 | 作者:市非遗保护中心 | 编辑:刘琛 | 2025-09-26

  9月25日,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承办的“绣画之间——绣娘画家刘欣如的心象之境”专题展在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拉开帷幕,为即将到来的中秋与国庆双节增添了一抹浓厚的文化气息。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易鹰,一级演员、湘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梅花奖文华奖双得主曹汝龙,高级工艺美术师、绣娘画家刘欣如等领导嘉宾以及广大书画爱好者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展览通过针线年华、笔墨丹青、浓墨重彩三个单元共计42件作品,按照时间顺序,以笔墨针线为线索,介绍绣娘画家刘欣如从刺绣走向绘画,从工笔走向重彩的艺术成长历程。

  针线年华

  刘欣如生于湘绣摇篮——长沙县。绣花绷下耳濡目染,她心追手摹,渐成巧手。1986年,她以精湛绣艺进入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成为一名刺绣工人。得益于前辈的深厚造诣与研究所专注求精的氛围,她的技艺得以潜心淬炼,日益精进。

  湘绣,承楚汉之浑朴大气,蕴湖湘之勤勉民风,于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绣师以针代笔,以线作色,将传统丹青妙韵织入方寸。针线流转间,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参展作品中,有一幅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湘绣,静静诉说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温暖传承。这幅作品背后,是刘欣如老师与母亲之间一段充满温度的记忆。

  八十年代初,刘欣如的母亲承接湘绣加工补贴家用。一次刺绣时,几团意外的污渍落于缎面,母亲顿时慌了神:“绣品染上污渍可怎么办啊,这可是要赔钱的啊。”她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目睹母亲的焦虑,年轻的刘欣如主动提出尝试“皴色”修复。她凭着对画师作画时的印象,大胆在缎料上施色,却不料缎面与宣纸特性迥异,去污未成,反而添了斑驳。

  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刘欣如悄悄自掏腰包补上工钱,谎称绣品已经验收。于是这一幅“不完美”的绣品,被她悄悄留存下来,成为岁月中一份柔软的见证。

  它不仅记录了一个女儿对母亲的体贴与守护,也折射出千万家庭中代代相传的善意与担当。一件绣品,一段家风,融入国风绵长。

  画稿乃湘绣之灵魂。昔日无电脑制图,幅幅绣稿皆赖画家手绘而成。正是这无数画家的笔底烟霞,滋养并推动了湘绣艺术的蓬勃发展。及至八十年代,双面绣与双面全异绣的创新突破,更添其独特魅力。

  参展作品《花木兰》生动塑造了这位传奇女性在不同情境下的英姿。作品一方面紧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豪情,刻画了花木兰身披铠甲、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另一方面,又细腻呈现了她“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女儿情态,温柔娴静中见真情。

  该幅双面全异绣由黄淬锋设计,刘欣如执针绣制。创作者运用藏针引线的精湛技艺,在同一面料上巧妙构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既见战场之飒爽,亦显闺中之婉约,充分体现出设计者与刺绣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笔墨丹青

  绣稿上的斑斓图案,常令刘欣如心驰神往。心动之下,她提笔临摹,笔耕不辍间,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

  花鸟题材雅俗共赏,素为湘绣所重。这些工笔传统中的经典,经她妙手点化,不仅赋以生灵情态,更融注诗意境界。平面与景深的交融,实写与虚绘的辉映,熔铸出她独树一帜的艺术个性。

  刘欣如并非以常规视角再现真实世界,她笔下的花鸟走兽,总是力求独具情调。鱼米之乡的滋养,让刘欣如对鱼情有独钟——这象征余庆与吉祥的生灵,在她笔下灵动鲜活,更传递着另一番丰收的喜悦。

  从东方审美特质来看,刘欣如的工笔画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于自然之境中探寻人性审美的单纯与质朴。为汲取更丰厚的艺术滋养,她负笈湖南师大艺术科班,习得了扎实的绘画理论与精湛技艺。也正是在此,刘欣如开启了她真正意义上的人物画艺术探索。

  参展作品《绣·韵》,可以称为其转型的集大成之作。画面描述的是双面全异绣的绣制场景。两名年轻女性面面相对,合作刺绣。二人身着现代服装坐在传统造型的椅子上,专注而恬静。表达出新一代年轻女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时光若丝线流转,针针定格流光的溢彩。

  浓墨重彩

  2009年,为精研更高深的绘画技艺,刘欣如只身北上,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萍中国重彩画高级研修班。她渴望向更远的艺术疆域进发,探索自我潜力的边界。

  蒋采萍是新中国工笔重彩的传承者。重彩画以矿物为颜料,色彩浓丽华贵,层次厚重,立体感与视觉张力强烈。当灯光映照其上,矿物微粒折射出璀璨晶芒,流转闪烁间,令整个画面流光溢彩,焕发夺目光辉。

  参展作品《春·蕴》,清冷的蓝色调浸染着画面,其间透出一抹暖黄的破晓之光。春日清晨,郁郁葱葱的植物正恣意生长,静谧中饱含生机。

  重彩画虽华彩夺目,刘欣如却非锋芒毕露、狂放不羁的画家。她的作品更源于沉静的推敲、反复的打磨、岁月的沉淀,以及一笔一划、层层罩染间倾注的非凡耐心。正是这份内敛与专注,赋予其画作古朴稳健的底蕴。

  深受沈从文作品影响,加之其2003年去往湘西写生的深刻触动,刘欣如画作中洋溢着浓郁的湘西民族风韵。这些作品多以当地民风民俗为题材,鲜活描摹边城世界的日常图景,营造出古朴悠长、恬静安详、乐观向上的意境。她以画笔定格湘西少数民族生活的瞬间——既遥远又真切,饱含着对那份淳朴人情与可爱事物的追忆与向往。

  开展仪式上,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易鹰指出,在祖国76周年华诞和传统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绣画之间——绣娘画家刘欣如的心象之境”展览作为第四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一针一线之间、一笔一画之下,不仅仅是艺术写照、更是情怀表现、思想触达,是讲好中国非遗的长沙故事、长沙实践。前来参观的游客纷纷表示,在这里看到了湖湘文化不一样的表达,了解了更多关于湘绣的知识,也关注到了绣娘画家这一个群体,很有意义。

  据悉,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后续将配合本次展览开展4场“时序非遗游——品绘《沁园春·长沙》”采风活动,届时将由刘欣如老师带队,跟随秋天的脚步,一起探秘伟人诗词中的橘洲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