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烟雨,亭台楼阁。每次看到长沙的古建筑,才会想起这里也曾叫“潭州”。
杜甫江阁自是大家最熟知的,坐在湘江边,仿佛还能听见杜甫当年在这儿写下“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的调子。本地人爱来这儿吹江风,看落日把江面染成金红,游客则喜欢晚上七点来拍亮灯,算是到长沙第一站的仪式感。
还有天心阁,老长沙都知道它是“古城的眼睛”。以前是守城的哨楼,城墙上的砖缝里都藏着故事。见过战火,也见过太平,如今爬上天心阁,还能摸着老城墙的纹路,想起老长沙的烟火气。
然而,鲜少有人知道,两楼之外,橘子洲尾,还藏着一座拱极楼。
“拱极”之名,意为拱卫北极,寓意拱卫神京,保卫边境,阻挡外来侵略。
这座始建于元代的楼阁,虽不及杜甫江阁、天心阁为人所熟知,却以四层飞檐揽尽湘水风云,成为“江天暮雪”的观景圣地。
拱极楼所在的橘子洲江天暮雪文化园,还包括庙前街、江神庙。
江神庙始建于六朝梁时,名为水陆寺,原是一座佛教寺庙。清雍正八年,雍正皇帝命江南各省“祭祀江神,以利舟楫”,于是湖南布政使赵城主持,将水陆寺改为江神庙。其后两百余年,橘子洲上的居民常会去庙里烧香祈求平安。
如今,登上拱极楼,看尽长沙两岸繁华。拱极楼下也能体验宋人“四般闲事”: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宋式风雅,湖湘文韵,以一种新的形式延续至今。
十月,这座静默了数百年的古楼旁,还将落下一场穿越时空的“雪”。
这场“雪”,源自宋代《江天暮雪图》的意境,亦是湖湘千年文脉的缩影。
《花开橘洲·江天暮雪》光影诗画秀,正是这场千年文脉的当代回响。演出采用“景随戏动”的行浸式观演模式,以声、光、水、雾、电为画笔,打破传统舞台边界。随着鼓声响起,一个自千年前而来的平行宇宙就此展开。
在《橘洲诗会》中,宋迪醉梦中与杜甫、米芾、朱熹等历史名流会面。百戏杂耍与赛诗吟咏交织,王幼幼一曲《浣溪沙》将少女心事升华为天地意境。当宋迪在醉梦中与江神对话,终悟得“第八景应是众生相”。
终幕,观众朝着水上舞台走去。在这里,屈原投江的决绝化作星河白鹭,辛弃疾剑舞的沙场秋点兵凝为湘江怒涛,杜甫诗囊的苍生泪化作芦花飞雪。
当历代湖湘圣贤的魂灵踏浪而来,宋迪终悟第八景不在笔墨形骸,而在以江天暮雪为纸,以众生魂魄为墨。
这雪不是冷的,是热的。因为它藏着所有在潇湘大地上活过、爱过的人,最滚烫的心。
一曲终了,人潮散去,雪花轻轻落在肩头,恍如南柯一梦。直到演员走下舞台,将糖果递到观众手中,我们才恍然回到现实。
抬头望去,对岸的湘江中路依旧灯火通明,一派繁荣景象。原来,古往今来最动人的,仍是世间努力生活、奋斗、相爱的芸芸众生。
不妨来橘子洲看一场不一样的雪。这不止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与湖湘故人的跨时空相逢。
看楼依旧,看江依旧,唯有潇湘文脉,在光影与诗雪之间,悄然重生。
演出信息
剧目:《花开橘洲·江天暮雪》行浸式湖湘美学演艺
地点:橘子洲拱极楼·江天暮雪文化园
时间:周二至周日16:00、19:30
票价:129-22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