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长沙锚定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从“网红”到“长红”,长沙的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入境游提质 多语种服务擦亮国际名片
抓住国家240小时过境免签的政策机遇,长沙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游第二站”。位于黄花机场T2航站楼的境外来宾综合服务中心今年1月设立,是入境游客抵达长沙的第一窗口,这里的优秀外语导游可以提供多语种一站式服务,帮助外国游客解决各种问题。

周娅婷 记者
从外币兑换、本地电话卡办理,到酒店预订、手机支付APP和地图导航下载……在黄花机场境外来宾综合服务中心值守的工作人员们一直在忙碌,随着一趟趟国际航班落地,前来咨询求助的境外游客们络绎不绝。

魏敏炜 国际航班旅客
还是第一次在机场看到特别针对外宾的服务窗口,挺为游客着想的。
为了夯实入境服务能力,长沙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三年旅游人才倍增计划”。2024年外语导游人数同比增长134%,2025年将突破600人,涵盖10个语种。

廖帅 长沙市导游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我们注重搭建外语导游智慧预约平台,出品多语种城市宣传片和《长沙旅游攻略》,为入境游客提供出行便利。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长沙接待入境游客32.74万人次,增长44.72%;入境游客总花费2.23亿美元,增长34.91%。“十四五”期间,长沙口岸出入境客流累计超250万人次,航班达2.1万多架次,国际文旅吸引力持续增强。
孙畅 长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三队队长
近两年,随着国际航线网络加密,出入境人数持续攀升。长沙边检站持续优化通关举措,实时监测口岸流量,及时加开查验通道,确保出入境人员顺畅通关。
场景创新 闲置空间变身文旅消费打卡地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长沙通过“两新”政策推动文旅设备更新,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让废旧厂房等闲置空间焕发新生。

周娅婷 记者
老厂房、供销社……从前都是闲置空间,现在成为了网红地标。近年来,长沙将一个个闲置地重新改造,新生出一个个的打卡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老茶馆都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消费,就像我们现在来到的这家“长在田里”的初恋茶馆,走进来就看到很多老物件。

彭帅 初恋茶馆负责人
我们初恋茶馆目前已经收集了600多件来自当地村民捐赠的老物件,为茶馆打造了一种具有怀旧风格的农耕文化。茶馆内的服务人员都是从当地招聘的,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同时,很多农特产品都是从当地农户手中收购回来的。
这家位于长沙县开慧镇的“乡村文化会客厅”,集茶饮、非遗展览等功能于一体,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日均接待800多桌,带动开慧镇游客量同比增长160%。

陈晓 市民
我们原来来过开慧镇,是来红色旅游,这次到这边来,看到了一个茶馆,让我回忆满满,看到了我们那个年代的一些文化,还有开慧镇的一些农产品,所以我们来了,又吃又玩还带回去。
演艺经济 “跟着演出去旅行”激活消费链条
深化文旅与演艺融合,长沙以“提振消费十大行动”为抓手,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文旅套餐,联动举办多场大型演艺活动,激活“流动的GDP”。

吴芳 广州游客
因为长沙是一座很美丽的城市,刚好趁周末过来听演唱会,然后明天可以到周边走一走,吃吃长沙的美食,感受一下长沙的人文地理和文化。
2025年以来,全市已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60场,营业性演出约1.9万场。随着长沙奥体中心开建、湖南国际会展中心芒果馆扩容,以及长沙国际会展演艺中心完成国际水准声场改造,演艺经济发展空间持续拓展,为城市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

雷霈 长沙城发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商拓展部部长
在提升场馆硬件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对接引进演艺头部项目,丰富场馆的活动类型,我们将激活场馆无形资产开发,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贺龙体育场实现多元、可持续的发展。
冯智勇 长沙国际会展演艺中心负责人
我们对长沙国际会展E4馆进行了相关的一些改造,特别是在“声场”,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我们还对看台、座椅及一些其它配套也做了相应的提质改造。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5场演唱会,到场观看的观众近5万人。

“十四五”期间,长沙着力答好“两个融合命题”,擦亮“三张文化名片”,实施“十大文旅工程”,奋力建设更具“长沙味、湖湘韵、中国范”的世界文旅名城。力争2025年旅游人次与游客花费均增长7%以上,接待游客超2.3亿人次,游客总花费突破259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