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
静谧书斋中,墨香四溢,一幅幅书法作品行云流水般跃然纸上。这是“长沙文艺新人”胡杰老师的书房。95年出生的胡杰已经在书法界崭露头角,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获得了多项荣誉。不仅在继承传统上下了苦功,更在创新道路上不断探索,展现了年轻书法家的无限活力和创造力。我们就在这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书斋里,与胡杰对话,走进他的书法世界,聆听他与书法的不解之缘,感受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胡杰的书法之路源于当年大学里的书法社团。大学里,他的本专业是土木工程专业,和书法并没有任何关系。只因为对书法感兴趣,就加入了大学的书法社团,跟着社团学长们学习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单纯感兴趣到真正爱上了书法。大三实习期间应聘兼职,认识了衡阳书法名家李浩文老师。李老师对他的书法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后面胡杰确定了转行,以书法教学为职业,那段时间每天写字十多个小时,经常凌晨4点多还在写作品。
一切都始于热爱。
因为热爱,促使他不断学习、探索、进步。于是大学毕业一年之后来到长沙,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熊伟老师,熊伟老师非常热心,给胡杰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生活上也给予了很多帮助,而且建议他马上报名张锡良书法讲习所系统学习书法。胡杰是张锡良讲习所第七、八期学员。在讲习所学习期间,周少剑老师给胡杰选定了书法学习的方向,并耐心地指导,使其更加深入了解传统书法文化和技巧理论,提升书法创作水平,为以后入国展夯实了基础。张锡良书法讲习所经常会邀请全国书法名家过来讲课,譬如汪永江、李国胜、张羽翔等等。通过讲习所,胡杰也认识了挺多长沙本地的书法名家。譬如胡紫桂老师、陈阳静老师也会去讲习所讲课,胡紫桂老师对胡杰的书法给出了很多的建议和学习思路,帮助很大。对于这些老师,胡杰都是心怀感激的。
对于他的本专业,我问他家里人是不是更希望他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作,他回答得很肯定,“毕业那会儿家里人都不同意自己去从事书法专业,自己的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更好找工作,但我觉得热爱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更喜欢书法一些。”从一个心动的瞬间开始,热爱支持他踏上追逐书法梦想的路途。
书法学习中技能和技巧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一个难点有可能要临摹和琢磨成百上千次,有足够多的重复准确的练习才能熟练。书法练习是长久的积累,真正能接受书法学习的人,首先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意志力,正如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没有热爱做支撑,早就败给了漫长岁月。
书法中有五种基本字体,包括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这五种字体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丰富多彩。常说学书先学隶,对于胡杰来说没有这种先后之分,“五种书体,找到自己喜欢的,再加上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无论从哪种书体入手都是可以的。”
胡杰从楷书入手,最喜欢颜真卿的行书,“用性格来比较的话,楷书比较安静,行草书比较狂放。我写小字的行书比较多,小字行书在豪迈抒情的同时给人一种内敛安定的状态,不需要很大的桌子和纸,安安静静慢慢悠悠地泡一杯茶,然后写字,很有意境。”
书法练字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的状态,“平时练字心情会很轻松,会经常临古帖,譬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米芾的手札、王羲之的手札。”
他崇拜的书法大家张锡良老师,也是擅长行书,“张锡良老师很有情怀,为了促进湖南书法事业的进步,张锡良老师开办了书法公益班——张锡良书法讲习所,让更多的人能深切体会到书法的魅力。”张锡良老师对于他书法道路的成长,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张锡良老师学习书法非常专一,专注学习清代著名书法家赵之谦,他非常有远见,那时候很少人学赵之谦,他是当代最早学习赵之谦书法的人,研究学习赵之谦大半辈子,钻研得非常深。”
他崇拜的就是他热爱的,这种崇拜和热爱也让他愈发沉浸在对于书法创作的钻研之中。
钻研建造笔墨人生
“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钟繇在《笔法》一书中,向我们道尽了书法的无尽美学。“笔迹者,界也”,书法以简单的墨线之“技”,描绘出书法中的无垠边界;而成为一画之界的主宰、流出无穷之美的意境,就要靠人去掌控。
都说书法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这种“无言、无形、无图、无声”,也要靠书法者自身的技巧去体现出来。
谈起创作技巧,胡杰向我们展示了他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的入展作品《寒山帚谈》,“整体章法选的是五块拼接,作品长2.36米,宽80厘米。作品选的《寒山帚谈》,是一篇书论,书论的内容比较好节选,虚词比较多,适合写行草书。唐诗宋词格律比较规整,就不太适合写行草书。其次作品上下的留白不能在一个地方,要有一个错位感。再就是块面,笔墨重的地方我选择放在一个视觉的中心,这样就会有一种视觉冲击力。整体行书为主,加入草书的枯笔,虚实结合。”
留白和虚实关系是书法艺术中一种至关重要的表现手法,它赋予了书法作品深邃而含蓄的美感。字距疏松、笔画轻的地方,容易产生“虚”的感觉;相反,字距紧密、笔画重的地方,则容易产生“实”的感觉。墨色淡雅或枯涩之处,往往给人以“虚”之感;而墨色浓润之处,则产生“实”的效果。在胡杰的入展作品中,有些字笔画轻盈,形成“虚”的意象,而中间部分笔画较重,形成“实”的焦点。虚实处理能够增强作品的节奏感和层次感,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
这种对于技巧的处理,都是他不停练习中钻研而出。“一幅参赛作品一千多字,两个小时差不多可以写完,但一般会写很多遍。练字临帖是比较放松的,但创作参赛作品会比较谨慎,会反复地写很多遍。创作的时候,会先找准创作的内容。创作行草书时,写书论比较多,譬如《东坡题跋》。选好内容之后,根据参赛要求,选好尺寸和字数。书论、题跋这些内容可以节录,很方便控制作品字数。然后就是把握好章法技巧,哪些地方需要轻一点,哪些地方重一点,参赛作品都需要精心设计。”
“写字前我会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作品的用纸用墨、托底和染色,这是写字以外的部分,需要思考。怎么样设计感会更强一些,也是需要思考的。有些作品我会按照展示的要求,篇幅上处理得更大一点,更有视觉效果。”
瞬间,我想起了他的土木工程专业,我问他土木工程专业与他写书法有没有关联性,他笑着说:“好像毫不相关。”但这种构建文字的技巧,冥冥之中又好似和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建筑是“立体的书法”,书法是“意象的建筑”。二者以结构为骨、美学为魂,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空间叙事。书法通过线条的“龙蛇飞动”表现生命力,建筑则以飞檐、曲径传递流动感。书法以点线抽象表现“筋骨血肉”,建筑则通过一砖一瓦实体结构具象化空间韵律。我想,大抵这种工科专业的钻研和内敛,也不自觉地融入了他的书法写作之中。
他心中的沟壑,没有用外在的建筑去体现,他用文字的一笔一画,构建了他的笔墨山河,也算殊途同归吧。(文字/柏希 供图/胡杰)
更多作品
黄庭经
画禅室随笔
人物名片
胡杰,男,汉族,1995年生,湖南桃源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锡良书法讲习所第七、八期成员。荣获长沙文艺新人奖、常德文艺新人奖。
软笔入展: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展(中国书协)
2022全国楷书年展(中国书协)
2022全国行草书年展前40名(中国书协)
第四届颜真卿奖全国书法展
第二届傅山奖全国书法展
首届王安石杯全国书法展
第七届山东牡丹奖全国书法展
全国第五届颜体书法展
湖南省第八届艺术节(湖南省书协)
湖南省庆祝75周年书法展(湖南省书协)
湖南省首届楷书展(湖南省书协)
湖南省首届篆书展(湖南省书协)
湖南省美术书法摄影展(湖南省书协)
湖南省第2、3、4届中青展(湖南省书协)
硬笔入展与获奖:
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双年展
全国第四届硬笔书法国展
纪念司马光诞辰千年全国书法册页展
第3、4届“逸道雅集”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银奖
首届“赞歌祖国”全国硬笔书法展二等奖
首届“砚德堂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
第2、3届“醉翁亭”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
翰墨传承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书道百佳”
第5、6、7、8届品翰堂杯全国硬笔书法展
首届淡墨秋山杯全国硬笔书法展
首届安宝杯全国硬笔书法展
墨点字帖第五届全国硬笔书法展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全国硬笔书法小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