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 · 少年博物
馆长开课啦!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艺术博物馆联合推出“少年博物说”专题栏目。联合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邀请馆长为孩子们讲一堂生动的馆长公开课,“一馆一宝”,以点带面描画国家宝藏图谱。
第一期:长沙博物馆
(长沙博物馆馆长 周慧雯。田野/摄)
商代象纹大铜铙是3000多年前的青铜之王。猜猜它有多重?221.5公斤,比一头大象的腿还粗壮。它的身上刻满了图案,最显眼的是这对打招呼的小象,鼻子卷卷的,像在说:“你好呀。”其旁边还有云雷纹和圆圆的乳钉装饰。
(长沙博物馆“镇馆之宝”商代象纹大铜铙。长沙博物馆供图)
别看它像个大瓦片,它可是古代的超级乐器,轻轻一敲就能发出“当——当——”的洪亮声音,传得特别远。在战场上,士兵们听到它的声音就会停止战斗,这叫鸣金收兵。
这件青铜之王最近还登上了大舞台,著名音乐家谭盾用它的“双胞胎兄弟”创作了交响乐,让3000年前的声音和现代音乐一起跳舞。在这场音乐会上,仿制古铙围成一圈,和交响乐团合奏,连湘江的夜空都回荡着古老的铙之歌。
(2024“谭盾家乡音乐节”闭幕式演奏《长沙古铙》。长沙交响乐团供图)
考古学家还发现,敲击商代象纹大铜铙不同的位置,能发出两种音调,像古代的双音钢琴。后来它演变成编钟,成了中华礼乐的骄傲。这些声音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音乐密码,现在被重新唤醒了,每个周末或者逢节假日,到长沙博物馆“寻·长沙”剧场,就能听到仿制古铙的悠扬鸣响。
“每一件文物都是时光的礼物,等待你们用好奇心去解锁,愿你们像大象一样勇敢,像青铜一样坚韧,永远保持探索世界的热情。” 周慧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