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长沙街头,岳华路的路灯在街道上投下斑驳光影。54岁的黄新生穿着橙色工作服,挥动扫帚,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岳华路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东门,这段一公里的街道是她精心维护的“画卷”,落叶、尘土和杂物是她要拂去的“瑕疵”。
“春天樟树叶子哗啦啦地落,扫都扫不赢。最近树叶和树籽掉得少,轻松了不少。”整条街清扫完后,黄新生瞄准路上时不时出现的新垃圾,眼疾手快地归置到簸箕里。周边社区居民投放的厨余垃圾,也会及时清理。“我负责的区域,一定要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在长沙环卫圈,这位普通女工同时有着多重身份——她是四年创作300多首诗歌的“扫地诗人”,是湘江新区作家协会的优秀会员,是湖南图书馆的超级书虫,是刚刚通过全部自考科目的大学生,也是央视点赞的励志榜样。
文学,慰藉了这位历经生活沧桑的女子。当她卸下环卫工的身份,半生风雨都化作文字,在笔尖流淌。
尘土中的梦想种子
黄新生的文学梦,早在她还是湖南娄底涟源农村的小姑娘时就已萌芽。在那个书籍匮乏的年代,她对文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总向往着通过书本看看外面的世界。
高考失利,是命运给她的第一次重击。由于家庭困难,身为长女的她不得不放弃复读,把读书机会让给两个弟弟。“那时许多村民觉得有饭吃就不错了,但我不满足。”回忆起青葱岁月,黄新生眼中仍有光,“我向往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书房、书架、书桌。”
她辗转湖南、广东,种过田、当过印刷工、摆过摊。闲暇时,她在废纸上写诗,被同事们争相传阅。她把小说手稿塞进蛇皮袋,被当时在怀化当编辑的弟弟发现,拿到报纸上连载。黄新生至今记得人生中收到的第一笔稿费:一百元,让她高兴了好多天。
成家后,她随丈夫在田间灶头忙碌,书籍成了她眺望世界的唯一窗口。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里,年轻的黄新生穿着格子衬衫,眼神清澈倔强。她的心里憋着一股劲:“总有一天,我要闯出去!”
风雨中的诗句
在湖南怀化,生活安稳,岁月静好。丈夫在建筑工地打工,她摆摊卖菜。日子虽不宽裕,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她很幸福。谁知命运又给了她沉重一击:一场意外夺走了丈夫的生命。生活的重担和心灵的创痛,几乎将她压垮。那一年,她刚满40岁,小儿子才3岁。
“那时感觉,天塌了。”黄新生的泪水还没擦干,父亲又出了车祸,生命危在旦夕。失魂的母亲、哭泣的儿子,让她不得不振作。是啊,还有一大家子要照顾,她怎能倒下?
黄新生带着孩子去广东闯荡,后来为了小儿子读书,2014年到长沙,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得空还做些帮厨的活计。生活的苦累不算什么,书籍是疗愈她的精神良药。“余华的《活着》,我看了又看。福贵受了那么多苦,依然顽强地活着。跟他比,我已经好太多了,我要好好活着,活出自我!”
黄新生的出租屋里堆满了书,平日精打细算的她,买书从不吝啬。每个月到湖南图书馆借书,是她坚持多年的习惯。有一次借书太多,下公交车时不慎崴了脚,她肿着脚坚持工作了一个月。“压力太大,没有书本安慰,是承受不了的。”她说,“我也要跟自己和解。”
一次暴雨中清扫,她全身湿透困窘却灵感突至,回家后一气呵成《赠寒雨歌》:“风寒雨骤,袖湿鞋泡水,发滴珠,橙衣拄帚随水流。叩问苍天几时歇……先施风雨,再布彩虹,冬风虐罢春雨酬。”
在诗中,她这样描绘自己的同行:“你们日复一日地梳洗着城市,为什么你们的笑容如此平静?你们在落叶缤纷的光影里拾掇岁月,抬头便看见蓝天白云。”
意外的知音
2019年,黄新生的人生迎来转折。她偶然加入一个名为“湖南环卫的诗与远方”微信群,群成员都是热爱读书写作的环卫工作者。
“突然发现我不是孤独的,也不是一无是处的。”黄新生将诗歌发到群里,编辑将其发布到湖南环卫网和新环卫公众号上,意外收获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更令人惊喜的是,读者认可带来了生活的良性循环。她的心态逐渐好转,活得更加开朗自信,找她做事的人也多了,收入随之增加。文学不仅滋养了她的心灵,也切实改善了她的生活。
她加入了湘江新区作协,是作协委员,还是优秀会员。她的诗歌作品在《今日女报》《株洲日报》和红网等媒体平台发布,作品多次获奖,还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分享生活感悟与最新作品。
爱读书、爱学习的她,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她受邀出席著名作家王跃文的新书分享会,登台分享读书心得;她出席长沙市妇女代表大会,还在省作协和省妇联指导、长沙市文联支持下,于今年3月8日举行了“环卫工人黄新生诗歌朗诵会”。
那一天,她在长沙市笨狼家·林木森书店,第一次聆听自己的诗句被集体朗诵,享受这份最美好的妇女节礼物。“先施风雨,再布彩虹!”这是黄新生写给自己的诗,如今她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彩虹。
许多环卫工人以她为榜样,受她影响爱上了读书。黄新生想成立一个属于环卫工人的读书会,得到湘江新区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中心金星维护所的大力支持。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橙光”读书会成立,桐梓坡路上的一处环卫驿站成为固定的线下交流场所,如今已有约30位环卫工人成为会员。
小小的环卫驿站里,数百本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两侧书架上,干净的阅读桌上放着笔筒和读书笔记,文化墙上“环卫诗人”黄新生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个人。环卫工人们定期在这里读书、交流心得,黄新生还会将大家的心得整理成文字,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黄新生说,只要你细细品味,就能喂饱灵魂,忘却烦恼。书可以带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见任何想见的人。
年过半百的大学梦
2020年,黄新生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报考全国高等自学考试,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个决定源于两个深埋心底的愿望。
一是未圆的大学梦。年轻时在中南工业大学附近打工,她常常徘徊在大学校园里,艳羡地看着那些天之骄子。“我一直很羡慕大学里的学生,现在终于能为自己做这样一件事情。”
二是给儿子做榜样。当时读初中的小儿子产生厌学心理,黄新生想:“孩子不愿听家长唠叨,那我就以身作则。学历对年过半百的我没多大作用,但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气质、见识。”
黄新生的大弟弟,曾自考娄底电大的大专,然后自考湘潭大学的法律系本科,后来还考了律师资格证。“无论外面多喧嚣,他都要雷打不动自学两个小时。这种自律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环卫工作繁忙,她只能抓紧一切碎片时间学习:凌晨3点起床背书,利用半小时早餐时间做题,在公交车摇晃的座椅上背诵……
自考共有13门功课,经过几年努力,黄新生终于在今年顺利通过了湖南师范大学的全部自考课程。
5月31日查询完成绩,平日里很少喝酒的黄新生特意为自己倒满一杯啤酒,边喝边流泪。“五年的光阴,敬自己,敬所有支持、鼓励和帮助我的亲友,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她在微信朋友圈晒出成绩,庆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平凡生活中的诗意栖居
(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李若男/摄)
黄新生的一天从凌晨开始。当城市还在沉睡,她已挥动扫帚;当华灯初上,她坐在狭小的房间里,捧起书本或伏案写作。枕书而眠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在公交车上写,在餐前午后的片刻休息时写,在彻夜难眠的午夜和凌晨写——在字句之间,她与生命对话、与生活和解。
“拿起扫帚能养家糊口,放下扫帚能纸上放歌。”黄新生用双重坚持诠释着生命的韧性。连接梦想和现实的,是哪怕艰难也不弃微末的坚守;沟通平凡和诗意的,是纵使困顿也不改初心的热爱。
扫街完成后,黄新生要么坐在街边长椅,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书,忘情地读;要么拿起手机,记录下喷薄的灵感诗句。
路过的行人不会想到,这位满身尘土的环卫女工心中装着唐诗宋词的韵律,笔下有“冬风虐罢春雨酬”的豁达。
这些年来,她一直坚持创作,主要写诗歌,也写散文和短篇小说。她的梦想是出版一部长篇小说,讲述普通劳动人民的故事,记录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忧愁与欢乐,激励大家绽放自己、活出精彩。
访谈结束,她翻开笔记本,写下今日感悟:“人生不能一笔划过。”就像她的人生一样,在扫帚与笔墨之间,清扫烟火里的疲惫,画下永不凋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