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领航者说 > 李建衡:踏歌而行,用音符谱写人生乐章
李建衡:踏歌而行,用音符谱写人生乐章
来源:长沙文艺 | 作者:盛富馨 | 编辑:刘琛 | 2025-08-04

  午后,李建衡工作室,落地窗透进的阳光带着清冷的蓝调,与室内灯光的暖黄色调相遇,呈现一场奇妙的光影交响。李建衡坐在光影交织处,对着电子屏幕,偶尔将黑白琴键与相邻的电脑键盘敲响,仿佛在为这场无声的光影演出配以旋律。

  这或许是作曲人李建衡所说的音乐的故事感,每一个音符都在光影的罅隙间悄然生长。十多年来,由李建衡谱写的乐曲成为许多人生命里的温柔陪伴,也成为他前行路上的生动注脚。

  奏响理想之歌

  李建衡的音乐故事,要从歌手周杰伦说起。

  2002年,就读初中的李建衡听到同桌清唱周杰伦的《黑色幽默》《可爱女人》,十分喜爱,便找来周杰伦已发行专辑《Jay》与《范特西》反复聆听。被歌曲深深吸引的李建衡在得知周杰伦的许多作品都是自己作词作曲后,萌生了想要学习音乐、成为“周杰伦那样的人”的念头。

  高中时期,李建衡背着大伯送的吉他前往武汉求学,系统学习理论作曲。他一边跟随专业老师学习作曲理论,为考学做准备;一边苦练吉他、钢琴等乐器,力求熟练掌握不同乐器的演奏技法与音色特点。2009年盛夏,李建衡如愿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

  进入大学后,李建衡追求音乐的目标更为明晰,途径也更为多元化。在年轻人聚集的百度贴吧等网络论坛,李建衡分享自己的作品,探索学习与合作的机会。入学两个月后,李建衡获得了音乐人安九的合作邀约,制作国风歌曲《不归》。由此,李建衡开启了独立国风音乐的创作。他希望由自身开始,挖掘国风音乐的魅力与创新表达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国风音乐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也希望通过创作国风音乐,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大学期间,李建衡利用空闲时间去动画公司、录音棚、音乐公司等兼职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他毕业后走上职业作曲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风音乐创作领域,李建衡步履稳健且收获颇丰,创作了《赤伶》《直破穹苍》等热门作品。2019年,李建衡在“少年中国”国风音乐节捧回青年人最喜爱的“国风音乐作曲人奖”,作曲作品《少年中国》荣获十大杰出作品奖。此外,他为《星汉灿烂》《长歌行》《长月烬明》等电视剧创作制作的配乐或歌曲,与剧情相得益彰,深入人心。

  2024年,李建衡与他作为创始人之一的“乐人无数”团队一同参与制作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国风音乐唱演节目《国风超有戏》,用“戏曲加流行音乐”的形式展现中华戏曲之美。谈及于节目中创作作品的过程,李建衡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指尖轻点手机屏幕上呈现的歌词,如同在触摸当时的灵感脉络。关于某一句歌词描写的是采风时哪一幕场景,为何选用某一乐器的音色等,李建衡将每一个细节讲得绘声绘色,仿佛重回创作现场。节目播出后,不少年轻人通过弹幕表达对戏曲文化的热爱、对节目的夸赞,李建衡很是欣慰。

  在国风音乐创作的道路上,李建衡走得笃定而自信,“未来真正能代表我的作品,必定是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我个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的产物。”

  谱写协奏之曲

  最近,李建衡过得很是忙碌。他先是在山西参与《国风超有戏》第二季的录制;之后辗转到武汉,再去北京以作曲评委的身份参加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主办的浪潮音乐大赏。贯穿其中的,是正在制作中的音乐剧、影视剧涉及的多方讨论和调整。这样的忙碌状态对李建衡来说算是常态,自觉处于创作精力旺盛时期的他希望抓住这一黄金创作时段,留下更多作品。这也考验他如何在众多事项中取得平衡,就如同他熟悉的协奏曲一般,有主次之分,又能达到和谐共鸣。

  近两年来,一直忙于工作的李建衡尝试在工作与家庭间找寻平衡点。为此,他在家中将独立房间改造为第二工作现场,与专业工作室的电脑互通。这样,他能在家中完成部分工作,也能节省非必要的交通往返时间,更好地陪伴家人。他计划召集乐人无数团队的成员们在充满艺术气息的长沙落定,在推动团队走向专业化和高效率作业的同时,利用团队力量释放自己的部分压力,在与团队成员的彼此支撑中完成对工作与家庭的兼顾。

  作为作曲人,李建衡需要面对音乐风格与音乐应用场景的不同要求,在影视剧、游戏推广曲、动漫音乐等作品类型的创作间切换自如。也许,上午还沉浸于古装世界的天马行空,下午就要切换到都市剧中为理想奋斗的打工族状态。这是对作曲人的考验,李建衡为此痛苦过,也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找到破局的方法。他熟练掌握钢琴、口风琴、手风琴、吉他等多种乐器的演奏,了解乐器的音色特点与适用场景,在创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取用。创作时,李建衡往往会为自己设定一个场景或故事,想象自己是场景中的一朵花、一棵树、一滴即将落下的雨……然后去体会对应环境下的心情,思考想要表达的语境。在李建衡看来,这样的创作过程更加沉浸与高效,也更有可能创作出打动听众的作品。

  创作灵感的不可或缺与转瞬即逝,都是李建衡创作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没有创作灵感时,李建衡通常会在家中即兴弹弹钢琴。如果弹琴找不到感觉,他就会出去走走,然后再回来创作。转瞬即逝的灵感被他捕捉后,他往往先记录下来,等候合适的时机,再将点子构思成一个有逻辑的故事,在反复推敲与打磨中谱写作品。这也是他想要向年轻作曲人传授的经验——不盲目下笔,不过分追求创作的速度与质量,常怀对创作的敬畏感,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音乐创作如何在商业化与艺术性之间取得平衡?李建衡认为,“商业”作品里有极具艺术性的佳作,艺术作品也需要商业的支持才能传播更广,两者之间天然存在一种平衡。只要用心创作高质量、忠于内心的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平衡。面对当下热议的AI对艺术创作的介入,李建衡更倾向于聚焦科技带来的积极变化,以开怀的姿态与AI共存。

  如愿成为“周杰伦那样的人”了吗?李建衡笑言,“最后发现写歌或许可以,唱歌就算了,唱得不咋地,这个就实现不了。”但这一年少时的梦想将李建衡引入音乐世界里,他以音乐作阶梯,一步步朝着理想中的自己走近。他并未成为别人,而是在时间的五线谱上,谱写了“李建衡”的专属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