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11月1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盛富馨)一个寻常的秋日,上午的阳光柔和。从一个小角开始,暖阳逐渐铺满轻薄宣纸及其上面的字墨——“夕阳无限好,何须念黄昏。胸中有执念,一样可耕耘”。老者说,今年才买宣纸写字,还很不像样。
这位老者正是长沙市政协退休干部冯政廉,也是今年10月长沙晚报一篇名为《政策好帮扶多,种田有赚头》的报道中以“长沙市政协退休干部”为名被提及的干部。
自2009年退休至今已有14年,为什么长沙市政协退休干部冯政廉的名字依然与其退休前关心的农民紧密相连?为了厘清其中的内在联系,记者采访了冯政廉,试着在与他的对谈中找到答案。
亦刚亦柔政协人
在冯政廉的家中,有一本书(非卖品)不得不提,这本名为《余暇中的思考:冯政廉文集》的书共计298页,收录了20世纪90年代至2012年冯政廉针对经济社会现象而撰写的一系列文章。通过翻阅这一系列文章,便能刻画出冯政廉未退休之前的素描画像——勤于思考。
(收录冯政廉文章的《余暇中的思考:冯政廉文集》)
在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职责的政协,冯政廉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在退休之前担任市政协办公厅副调研员。文集中的近百篇文章记录了他对社会经济问题的一些思考,涉及范围之广、思考程度之深,足以体现一个政协干部的专业素养。
(冯政廉被评为2008年度湖南省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1991年,他撰写的《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得到了国家计委的回复。在1999年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复函的一篇文章中,他思路清晰地提出解决当时经济问题必闯的几个“地雷阵”。1996年,其撰写的《控制费用成本遏止效益下降已成为国有企业紧迫问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刘国光批转该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冯政廉获得的软科学成果应用转化评价证书)
从这些文章的叙事逻辑和专业名词中,足以描摹一个专业过硬、关注社会、笔耕不辍的冯政廉。而他人性中的柔情一面,则有更多的生动故事。
在编写文集时,在众多反响更好、专业度更强的文章中,冯政廉将《母亲的经济学》一文放在了第一篇,讲述母亲勤俭持家的理念对其生活的深刻影响,母亲“总把有日当无日,莫把无时作有时”的生活格言令他终生难忘。通过这篇文章,可追溯冯政廉作为政协人拥有的优秀精神品质的最初来源,也可见冯政廉作为儿子对母亲的浓厚感情。
(文集首篇《母亲的经济学》)
而对工作中经常接触和观察的农民群体,冯政廉也始终将他们挂在心上,密切关注他们的状态和相关政策。文集中收录了数量不少的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文章,由他担任编辑的政协《社情民意》内刊,多次把有关“三农”问题的内容安排在当年第一期。也许正是这份对农民群体的关心关注,才有了退休后持续帮扶农民严宏建的感人行为。
(冯政廉退休前参与编写的政协内刊《社情民意》)
从宏观问题到微小细节,政协人冯政廉处于一种亦刚亦柔的状态,以笔为耕耘工具,时而针砭时弊,时而记录爱意,笔耕不辍。
退休后是人生的一段黄金期
在采访过程中,已退休14年的冯政廉提到了好几次“退休后也是黄金期”的表述,每一次提到时语气坚定、目光炯炯,使人联想起秋日低垂成熟的稻穗,生动诠释“黄金”之一颇有感染力的形容词。
在冯政廉的家中,处处都是他勤动脑、勤动手的创造发明。厨房里安装了浴霸,在天凉下来的日子里做饭再也无惧寒冷。洗衣机接上了热水器,热水洗衣能洗得更干净。洗手间的水桶里放置了一个由塑料瓶、石头和软管组成的“潜水艇”,通过软管往塑料瓶中吹气,“潜水艇”就会浮出水面。客厅墙上挂有一个自制可调节高度的让小孙子玩的篮球框,在满足小孙子玩乐的同时记录着小孙子的成长。以木头为框架的足球球门结实,等待小孙子一脚射门……
退休后的冯政廉身退但心未退,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家庭的同时,他也延续了政协干部关心社会的优良作风。
帮扶农民严宏建是这次采访冯政廉的直接缘由,也是冯政廉从政协干部岗位退下来后仍然坚持在做的事情,可以算得上是政协人精神的一种延续。
2004年,中央下达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市委派干部下到基层宣传一号文件,冯政廉去了严宏建所在的村子。当时的严宏建30来岁,种地的产量总是要比别人高。冯政廉经过与他沟通才知,种地产量高是因为他懂得合理控制秧苗的密度,删稠补稀,合理管理。这给冯政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冯政廉提及对严宏建的初印象是人品好、肯干、口碑好。这也为后续冯政廉为严宏建介绍工厂打扫卫生的工作埋下了伏笔。
有一年,一位老板开建的工厂需要搬迁,正愁往哪里搬。熟悉基层的冯政廉一听,立即想到了严宏建所在村的废弃学校。冯政廉与村干部商量,将废弃的学校打扫出来租借给工厂老板,以增加村集体收入。村干部接受了冯政廉的提议,同意租借废弃学校给工厂老板。面对废弃已久的学校,想要将工厂顺利搬迁进来,第一件事是需要收拾场地、打扫卫生。这时,冯政廉想起了老实肯干的严宏建,并向工厂老板推荐了他。正是由于冯政廉的推荐,当时以务农为生的严宏建凭借自己的气力获得了务农以外的收入,有效实现了增收。
在之后的几年里,冯政廉与严宏建一直保持着联系,不仅是出于工作需要,需要向农民收集政策落实的一手信息等,更重要的是严宏建朴实,冯政廉形容是一个“好人”,值得相交。
(严宏建一家来冯政廉家做客)
2012年,严宏建开始流转土地准备大面积耕作,但是缺乏启动资金,向亲戚借款未果。困窘之际,冯政廉借给了严宏建5万元,成为严宏建开始大面积耕作的启动资金。这一年,严宏建如愿承包了70余亩土地,这也是严宏建若干年后成为“种粮大户”的开始。
恰逢风调雨顺,严宏建也肯干、肯花心思种地,承包土地后的两年里都是丰收,这也给了严宏建扩大耕作面积的信心。于是,严宏建又向冯政廉开口借5万元,用以扩大耕作面积。面对严宏建的第二次开口借钱,冯政廉也答应了,严宏建的耕作面积进一步扩大。
待到严宏建实现丰收前来还钱,冯政廉只收回了借出的本钱,没有收取利息。接受采访时,冯政廉也坦言,借出钱时心里有过顾虑,担心遇上天灾人祸收不回钱。但面对严宏建的真挚求助,冯政廉最终放下顾虑,“如果遇上天灾人祸,那这笔钱就不要了,反正不会问农民要钱。”
(冯政廉与严宏建在喜获丰收的流转土地前)
2012年至2023年,时光走过11载,如今的严宏建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面对长沙晚报记者采访严宏建的提议,与严宏建相知相熟的冯政廉欣然开车带领记者去往严宏建所在的村庄。面对严宏建向长沙晚报记者表达的对自己的感激,冯政廉要求在采访稿件中删掉自己的名字。这是冯政廉做好事不愿留名的生动细节,但无论如何,在冯政廉自己强调的“退休黄金期”内,这算得上是冯政廉的一份成就。
对于退休后的生活,冯政廉始终认真对待,他时常会为生活中遇到的善意感动,也会为生活中邂逅的小确幸感到欣喜。今年7月,他带着妻子开启了自驾游旅程,并以游记的形式记录旅程中遇到的人和事。在游记的最后,他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既然夕阳好,就可以做自己想做又能够做的事,为什么要叹息近黄昏呢?”
(冯政廉与妻子在自驾游旅程中)
采访的最后,冯政廉哼唱起了《我与草原有个约定》,音色明亮,神采奕奕。
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面对生活,冯政廉勤于躬身耕耘。正逢金秋,冯政廉耕耘的“稻田”“稻穗”金黄、饱满,想来又是丰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