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人生无处不有亏欠,由此生产无数的感恩。“春欠一壶酒;夏欠雨一场;秋欠月光曲;冬欠……”时日越久,欠条越多,心存的感激也在补仓。8月23日下午,宁乡市诗散文协会组团专程赴省会长沙,聆听诗人刘怀彧讲述《一叠欠条》中蕴藏的哲理故事。
怀彧先生是宁乡人,从宁乡到长沙,从事过多种工作,履历丰富。年轻时,他是一名好教师,在宁乡西部中小学从教多年,育人无数,桃李满星城;成年后,他是一名好记者,基于他对文字的钟爱,原宁乡报报社社长兼总编黄沃若慧眼识才,跨行业将他抽调过来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从政后,他是一名好干部。面对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和“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实至名归仍不骄不躁。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不管是何身份,处于哪个位置,守责守心守使命是他的人生态度,敬人敬业敬生命是他的生存维度,向上向善向美好是他的生活高度。工作,兢兢业业。业余,笔耕不辍。对生命的敬畏、亲情的眷恋和天地万物的共情,成为他的最佳诗文表达。
有人戏谑他,身高不高才华高。近年来,他发表作品近1000件,出版文集7种,主编出版丛书30多册,真可谓是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还有人调侃他,身体不好成绩好,他年轻时体质欠佳,大小手术动过6次,只差没在胸口安装一根拉链了;如今连肝脏都是移植的。历经生死考验的他追根求源戏称:这多病之躯可能与他的名字取得太过高雅有关。寓意文采繁盛的“彧”字有3撇,加上繁体“劉”字上有3刀,好似6把钢刀,一次次无情地砍向了他的身体。我由此猜测,古时老人多用“猫狗”等卑微的字眼给小孩取名不无科学道理,实诚的老人总认为,名字越低贱小孩越易养。好在他直面病痛,乐观以对,“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习诗不辍,以诗疗伤”,因而成为现实版名副其实的“打不死的小强”。更有人称赞他,其貌不扬美名扬。无论是他的学生朋友,还是他的同事部下,都记得他的好,记得他的忠厚和良善。他帮助过许多贫困弱者,他安抚过无数受挫心灵,他提振过一些萎靡精神。他诲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待人如春日阳光,和煦温暖。时下他虽淡出“江湖”,“江湖”上美誉却不绝于耳。
(以上图片由黄灿红提供)
诗集《一叠欠条》,格调清新,透过具体事例,诗意表达,意境深远,200余首现代诗展示了作者向善扎根、往美求证的诗意人生。字里行间,禅意满满。他那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诗艺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每一首诗,干净纯粹,感人肺腑。分享会上,刘怀彧选取诗集中的《独照》《留下最后一点痛》《一叠欠条》和《在人间这叫衰老》四首诗歌,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从多个层面,用一个个故事分享了他的诗与人生及修炼,把勇敢坚毅、责任担当和对生活的热爱深深种入大伙心田。他坦言自己的切身体会,在不断加强文化自信的时下,诗文依然仅能当茶酒品,愉悦身心,万万不可将其当面包充饥果腹。如若不然,会认为世界亏欠你,你也会亏欠亲人和自己。亏欠愈多,另类欠账会越来越多,清偿愈艰。先哲有言,不发风,冷又得;不欠账,穷又得。人生尘世,须洁身自爱,相互珍惜。既要财上分明大丈夫,不欠人钱物账;也要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欠人情账。如此,方可坦坦荡荡。白天来去自如,心安;夜晚睡个好觉,踏实。他还规劝大家,世事不如意常八九,但无论遇何挫折痛苦,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向善的底部扎根,往美的深处求证!”
不经八十一难,哪得真经。历经磨难的作者,特立独行,如今虽然退休,却退而不休。将那些在常人眼里再稀松不过的人、物、景,以他神思妙笔,描绘出来的皆是温暖人间和生活美好的壮丽诗篇。生命不息,时怀感恩,诗歌不止,传递正能量,“每天以汲汲偿还之心,做光明美好之事。”
作者简介:海信贺师,宁乡市诗散文协会副秘书长。潇湘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