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辰读 > 王丽君:铜官石渚湖夜光录
王丽君:铜官石渚湖夜光录
来源:长沙文艺 | 作者:王丽君 | 编辑:刘琛 | 2025-07-01

  编者按:为全景展现长沙多元发展魅力,擦亮“三张文化名片”,长沙作家与摄影家深入街巷山水、园区乡野采风,既捕捉岳麓叠翠、湘水汤汤的自然之美,千年学府、市井烟火的人文脉络,亦聚焦科创平台的智慧引擎、美丽乡村的蝶变历程……这些采风作品,既是对长沙山水之秀、人文之美、科技之力、振兴之变的立体书写,更是以文艺之力为长沙形象传播与综合实力提升注入蓬勃力量。

(摄影丨张晓林)

  傍晚时分,石渚湖的颜色由青绿逐渐变为深蓝,湖面映着天空,银色的云朵一层叠一层。环湖而立的大唐风建筑群,在渐浓的夜色中鳞次栉比,竟让我一时恍惚,不知是行于历史的画卷,还是站在现实的堤岸——这便是石渚湖赠予我的初相逢。

  石渚湖位于铜官窑古镇中心的国风乐园内,也是整个铜官窑景区的中心。据说这个占地三千亩的景区,有八个主题博物馆、十八个人文景点、十九家主题客栈、二十八座老宅。夜晚时间短,不能一一游览,我和友人便商量着往右沿湖而行。

  湖边的路,草木很密,老树不少。右边客栈门口大多种着香樟树,我在一家客栈前数了数,一个小花坛里挤了六棵香樟,另一家门口的坛子里也有四棵。通宝客栈的凌霄花开得正盛,橘红的花在黄昏里,给这片古老的房子添了些许点缀。左边靠着湖,柳枝和一些看不清的树枝在暮色里轻轻晃,影子一层层叠在湖水里。湖水很安静,像努力工作了一天的人歇下了,没什么抱怨和叹息,内心很平和。两只水鸟在湖面上自在地游弋,翅尖轻点水面,荡开几圈细微的涟漪,随即又消散开去。此时,沉默的湖水,如同巨大而温顺的兽,静静伏卧着,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守候着什么。

  石渚湖的夜,终究是要醒来的。

  七点二十分,湖岸的灯带倏地亮起。先是星星点点,接着连成线,最后连成一片,像无数躲在暗处的萤火虫突然惊醒,聚成了一条光的河。湖岸镶上了金色,光柔柔地渗进水里,湖面顿时波光粼粼,好像水底下有精灵点起了灯。岸上的灯笼,红的黄的都亮了,人影晃动,人们互相招呼指点,惊奇赞叹的声音混在光影里,像水面跳跃的光点,和湖水低低的声音融在一起,搅动着夜色。这便是那只温顺的兽要等候的么?或许还有更多的精彩,在前方,在不期而遇中。

  走过石桥亭子,路边有大鸿昌布庄、禅意居客栈、陶源居客栈、铜官窑美术馆等,门有开有合的,都在夜色和灯光里。走到水秀广场,人渐渐多起来,我们随便找了张椅子坐下。这片刻的停留,不为歇脚,只为等待——知晓更大的奇迹就在前方。

(摄影丨万文英)

  石渚湖果然不负所望。八点整,随着一声悠长的钟声,石渚塔的轮廓在迷蒙夜色里悄然显现。塔身沉黯,似一截凝固的幽暗岁月兀自矗立着,隐忍无声。蓦地,塔身内外精心布置的灯盏次第点亮,由下而上,由内而外,一层层、一圈圈地亮起来。那光并非刺目的白炽,而是沉稳温暖的金黄色,如同被时光之手反复摩挲过的铜器,透出内敛而恒久的光泽。古塔被灯光勾勒得轮廓分明,那些走过久远时光的砖石、檐角的残损,仿佛都在光中重新获得了呼吸。灯光映照之下,它不再仅仅是沉默的剪影,而骤然复活为一位身披金缕衣的、肃穆的守夜人,古老却重新容光焕发,凝视着脚下这片湖水,也凝视着眼前的众生。

  石渚塔也叫重檐密檐塔,共有九层,高度超过五十米,为八角攒尖顶。遗憾的是,后来在我们走走停停中,时间飞逝,友人急着要回,没能去塔上看看。

  就在光塔初醒的时刻,两个光着膀子的汉子站在“湖中”,他们用力挥动手臂,仿佛用勺子舀起滚烫、冒着火星的铁水,猛地泼向天空!一瞬间,半空中像有无数火炉炸开!狂舞的星星群呼啸着、燃烧着,又飞快地落下来,在深黑的夜幕上,爆开无数朵短暂又耀眼的金色花朵!那光热得发烫,映得周围看客的脸都红彤彤的。

  铁花的金雨还没完全在夜空熄灭,湖心水面忽然不安分地动起来。只见水柱伴着音乐声,从湖底喷涌而出,在空中变幻着形状。一会儿高高冲上天,一会儿又像扭动“小蛮腰”的舞者。彩色的光带跟着缠绕上去,把透明的水流染得五颜六色,像会变色的琉璃。光随着水柱喷涌、摇晃、落下,交织成一个迷幻的水光世界。水柱升到最高点猛地砸回湖面,水花四溅,像天上抖落了无数彩色星星,簌簌掉进湖里,转眼就与湖水融为一体。

(图源丨铜官窑国风乐园)

  当人们还沉浸在水的舞蹈和光的幻影中,不远处的摩天轮亦不甘寂寞地转动着,赤、蓝、紫、绿……彩光轮替,仿佛一只巨大的、缀满宝石的璀璨花冠,缓缓地在城市边缘的夜空中旋转。轮轴中心,白色灯一直在闪烁变幻,仿佛装载着模糊晃动的人间故事。

  我仰头看着那变幻的光影,如同看着一个阔大而温柔的谜题。那是嫦娥奔月的缥缈?是许仙借伞的缠绵?是一个现代网络语境中的梗?或许都不是。然,这又有什么要紧?它本就是一件悬于天际的现代艺术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当它的光芒倒映在湖面上,却成了扭曲、拉长、不断破碎又重组的色块,在微澜的湖水表面浮动、跳跃,与近岸处沉稳的古塔倒影形成了奇异的对照——一边是流动跳跃的现代光影,一边是凝固沉淀的古老轮廓,时空在此刻的湖面上奇妙地相遇、碰撞。

  身边,有人指着高处兴奋低语,有人则静默无声,目光迷离于水中的浮光掠影,神思如湖水般起伏荡漾。我默然看着眼前景象:浮华光影,人声喧嚷,竟与傍晚那沉默深沉的石渚湖,判若两地。石渚湖,这名字原也并非凭空而来,千年前此处乃长沙窑的核心地带,石渚之名,便深嵌着那些陶工们挥汗如雨的记忆。湖岸深处,曾掩埋着多少未成形的陶坯与碎落的窑具?晚风拂过堤岸的草木,我恍惚听见了泥土深处那些沉睡的碎瓷片,在游人脚下偶尔发出细微的、几乎听不见的脆响——那是被遗忘的久远时光,在坚硬的现实之下不甘的呻吟。而现在,所有喧嚣与温度,最终都如细沙般缓缓沉入湖心深处。正如这世人,谁没有自己的等待与守候?但它们终将汇入人生的长河。

(摄影丨王战崎)

  湖,依旧在无边的夜色里深沉地呼吸。它不动声色地吞咽下一切光焰、声响与骚动,如同千年前吞噬那些窑火冷却后的灰烬与碎瓷。岸边游人渐次散去,脚步声融入更深的寂静。摩天轮巨大的光轮中心,故事仍在无声讲述,而包裹这故事的,则是一个庞大而安静的黑色剪影,悬在深蓝的天幕上,宛如历史投向未来的一个巨大而沉默的问号。

  石渚湖复归平静,深蓝的湖水在星光下微微波动。在这幽深的包容里,今夕所有的浮光与喧嚣,终将沉落,静待被时间慢慢碾磨成湖底新的泥层——而此刻的万般光影,连同那曾经照亮过唐代陶工面庞的窑火,被湖水轻柔地卷起。

  我信了。在这里,有月之夜,湖月相映;无月之夜,亦是灯与湖同辉。人生种种际遇,悲欢沉浮,亦当如此坦然接受。就像这湖水,最终把所有的喧闹和热烈,都化作自己的沉默和深沉,把古窑的烈火和今夜的霓虹,都看作岁月堆积里的一粒小沙——而我此刻记下的这些文字,在石渚湖恒久的记忆里,怕不过如朝露而已。倘若一切繁华终归是一场场盛大的演艺,那么未来,在这片古老而包容的水域之上,又将上演怎样的新篇?

  多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