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长沙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一幅气势恢宏的长江全景图。寓意着6300多公里的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在光影交错中流淌。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长沙博物馆供图)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在此拉开帷幕,这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重头戏,也是长沙博物馆新馆迁建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特展。
展览以长江为舞台,200余件(套)珍贵文物为“演员”,文明演进为主线,在“欢腾·星斗”“汇聚·璀璨”“磅礴·辉煌”三大篇章中徐徐展开中华文明的壮阔画卷。
展览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全国51家文博机构的珍藏,通过文物间的对话,展现长江与黄河并肩为源,共同孕育中华文明的生命根系。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在第一篇章“欢腾·星斗”展区,两件古朴的陶器静静诉说着远古的故事。一件是出土于浙江义乌、距今约一万年的上山文化圆底陶罐;另一件是来自湖南郴州桂阳的高庙文化亚腰罐。
(高庙文化亚腰罐)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早制作和使用陶器的地区之一,这两个跨越时空的陶罐,不仅展示了制陶技艺的演进,更体现了长江先民审美意识的觉醒。
展柜中,凌家滩玉器、良渚玉器和石家河玉器交相辉映。它们虽时代相隔久远,但工艺传承清晰可见。良渚神徽纹饰的构图可追溯至凌家滩玉人、玉鹰上的装饰风格。
(河姆渡遗址出土猪纹陶钵)
来自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猪纹陶钵,十分惊艳。这件夹炭黑陶制成的圆角长方形器物,外壁以细腻线条刻画了一只鬃毛簇立、圆目低垂的小猪,身上还装饰着神秘纹路,为研究7000年前河姆渡人的制陶、绘画以及家畜驯养提供直观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些展品印证了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关键作用。良渚之城、宝墩之邑、石家河之纹陶、凌家滩之成玉,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多元谱系与共同基因。
(透雕凤形玉佩)
步入第二篇章“汇聚·璀璨”展区,映入眼帘的是盘龙古城、三星堆畔、炭河炉火、滇黔铸巧、蜀戈成行等器礼遗存。
(青铜人面具)
出土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青铜人面具与青铜人头像,以超现实的造型和精湛的分铸工艺,印证着古蜀先民“人神合一”的宇宙观。
(西周鸳鸯铜尊)
出土于江苏镇江的西周鸳鸯铜尊,憨态可掬,是吴文化青铜器的代表,既带有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又创新融入了水鸟造型等地方特色,体现了江南匠人的灵动巧思。
(王子午青铜鼎)
河南淅川出土的春秋时期“王子午青铜鼎”,其立耳外撇、平底束腰的设计,区别于中原王朝的鼓腹立耳,展现出鲜明的楚文化风格。
楚式鼎在纹饰上将中原的夔龙纹转化为灵动飘逸的凤鸟纹,在造型上创造出挺拔秀逸的视觉效果,体现出长江流域在吸收中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精神。
四川出土的东汉渔猎采莲画像砖,生动描绘了天府之国的水乡生活。画面中,木舟荡漾于荷塘之间,船尾渔夫舒展双臂撒网,船头采莲人俯身采摘,还有一只小狗立于船上。这幅水乡安乐图景背后,是长江先民治水智慧的结晶。
(长沙窑竹林七贤瓷罐)
展览中,一件特殊文物揭示长江如何成为连接中华大地的血脉。
鄂君启舟节,是战国时期楚怀王颁发给儿子启的水路运输免税通行证。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免税通行证,说明当时长江流域的楚国已建立起完善的水上税收管理制度。长江与历代开凿的运河共同织就庞大的水运网络,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政令畅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明梁庄王墓出土金锭)
长江水脉的联通意义,在明代梁庄王墓出土的50两金锭中得到极致诠释。此物上刻“西洋等处买到”铭文,是永乐皇帝赏赐的婚礼聘礼。黄金由郑和船队从东南亚带回,经长江漕运至湖北钟祥。与之同出的金累丝镶宝石牡丹簪,镶嵌着斯里兰卡蓝宝石,更将长江流域置于全球贸易网络中,揭示其“舶来品加工—贵族消费”的完整链条。
(楼阁人物金簪)
里耶古城出土的一块长约20厘米的秦代更名诏书木牍,用秦隶书写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书同文”政策:“王谴曰制谴,以王令曰以皇帝诏,承令曰承制……”这些称谓的统一,极大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相互理解,为后世“中国人”的集体认同奠定了基础。
展览以独特的设计营造出诗意空间。前序“诗咏长江”选取了100首关于长江的诗词名句,通过书字、光影与音效的融合,营造出长江的浩丽图景。观众在诗韵中步入展厅,仿佛穿越千年,与李白共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杜甫同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结尾处的“史诗行进”则以多媒体形式节录了近现代长江流域的30个重要历史瞬间:从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席卷长江沿岸,到1938年抗战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再到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这条横贯万年的水脉,无声述说着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
(盘龙城出土青铜礼器组合)
夕阳西下,展厅内依然人流如织。一位老者在东汉渔猎画像砖前驻足良久,画像中扬网捕鱼的生动场景仿佛让他看到了祖先在长江畔的生活图景。几个学生在“诗咏长江”互动屏前轻声吟诵诗词,光影在他们年轻的脸上流转。
(牙雕寿星)
(越窑青釉瓷堆塑罐)
走出展厅,长江的波涛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足迹,到良渚玉琮的神徽纹饰;从战国鄂君启舟节的税收制度,到近代长江畔的民族觉醒……一件件文物连缀成线,勾勒出中华文明在长江滋养下的生长轨迹。
站在博物馆大厅回望,“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主题在台阶上蜿蜒,如同这条承载中华文明记忆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永续传承。
观展小贴士
展览标题: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
展览时间:2025年6月14日—10月12日(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长沙博物馆(开福区新河三角洲滨江文化园)特展一厅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场)
门票:免费(需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