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5月20日讯(通讯员 覃敏 谢文迪)5月19日,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联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长沙观影团在芒果万博汇影城举行《内沙》全国路演长沙站暨观影研讨会。
电影《内沙》于5月13日通过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女性导演杨弋枢执导,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监制,非职业演员张丹、赵川主演,影片以一个有机农场的运营困境为背景,以独到的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流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上的故事,展现了两代理想主义者的奋斗与挫折,探讨工业化进程里面土地和人的关系。
导演杨弋枢与制片人戴宇新在映后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互动,杨弋枢导演在互动中透露,片名《内沙》源于长江中下游“沙岛”的地理文化——当地人将泥沙淤积形成的土地称为“沙”,“内沙”既是具体的生存空间,也是当代人精神困境的隐喻。她历时数月走访全国近20个有机农场,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将从业者的真实困境转化为影像:“我不想做‘光鲜的赞歌’,而是想呈现90%的人正在经历的‘沉默的挣扎’,比如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迷茫,女性在困境中的自我重塑。”谈及选角,杨弋枢特别提到非职业演员的“真实质感”:“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比如饰演小余的素人演员,她在镜头前的局促与坚韧,恰恰是角色最需要的生命力。”
现场的影评人、影迷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影片展开了丰富细腻的解析,既有对细节意象的深入解读,也有对主题内核的情感共鸣,共同勾勒出对这部文艺电影的多元认知。大家普遍认为这部电影极具感染力,令人深受触动。影片将女性在生活中遭遇的艰辛与内心的理想追求刻画得十分逼真、接地气。“老鼠屎”“腐烂苹果”等细节被解读为乡愁与生命的隐喻符号,小余的成长轨迹则展现女性在沉默中的力量觉醒。有机农业的失败叙事被视为理想主义与现实博弈的缩影,引发对青年生存状态的共鸣。
青年电影导演、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秘书长王东认为,电影《内沙》具有浓厚的田园诗电影气质与视听语言,简约克制的镜头语言与有机农场的自然协调,超现实主义片段,慢节奏的日常描摹、自然光效的运用,复归田园自然,崇明岛地域特色,展现了有机农业的发展与新农人的坚守。另外就是《内沙》以女性视角切入,着重表现两个女性角色,女儿小余对理想的坚韧执着,母亲对过往消逝的怅惘,又以母女关系隐喻“家园”概念,启示我们重新思考自身生活与命运,展现出了女性力量。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在现实中寻找诗意栖居者的电影,它不提供答案,却以土地的沉默与女性的韧性,叩问每个现代人的心灵归处。每一位漂泊者都值得走进影院,在《内沙》的苍茫影像中,听见自己与时代、与自我的对话。
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主席谢子元表示,艺术电影的欣赏存在一定门槛,《内沙》巧妙运用象征手法,以开放式的情节设置,引发观众对影片内涵的深度思考。他认为,影片看似以有机农业为叙事载体,实则核心在于探讨心灵的安放之道,聚焦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流转与精神层面的叩问。同时他肯定了导演完成这部电影的不易,特别提及影片中涉及的家庭、情感等内容,在当下的审查环境中可能面临诸多挑战,更显创作的难能可贵。此外,他还围绕影片的长镜头运用展开讨论,指出这种慢节奏的叙事方式与影片整体苍凉、诗意的氛围高度契合,体现了导演对叙事美学的独特选择,是创作者对人物情绪的沉浸式呈现与艺术表达的坚守。
活动现场,谢子元主席将协会出版的《存精寓赏——新时代湖南优秀电影评论选(2020-2024)》(上、下卷)赠送给杨弋枢导演,希望电影《内沙》票房大卖,继续创作出更多优质的作品。
电影《内沙》目前正在全国艺术电影联盟专线热映,以真实的力量与诗意的表达,为国产文艺片创作提供了新的观察维度。影片于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新风单元国际首映,后接连入围匈牙利米什科尔兹国际电影节“聚焦中国”单元、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全球视野”单元,并斩获西班牙赫罗纳国际电影节“荣誉提名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与人文关怀赢得国内外影展的瞩目。